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,全国两会上,每一个涉及国家前进重大方向的话题,无不与创新驱动息息相关。 作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,安徽拥有自己的创新基因。对于创新发展,来自安徽的全国政协委员们又提出了哪些真知灼见? 面对人才的紧缺与人力成本的上升,工业机器人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新员工,大量的机器人活跃在生产一线,搬运、焊接甚至为病人做手术。 根据统计,我国正在服役的机器人已占全球总量的9%左右,2015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将达7万台,同比增长36.6%。但是,工业机器人却也面临着一些瓶颈。 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万宝年说: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自主性仍然较低。长期以来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被国外品牌占据,据初步统计,2015年国内企业在我国销售工业机器人总量超过2.2万台,外资企业在华销售工业机器人总量约4.8万台。 其中,万宝年重点强调了工业机器人制造中的创新困境。目前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薄弱。我国在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,如减速器、伺服电机、控制器等方面比较薄弱,国外大公司卖的减速器成本不到国内三分之一,这些核心零部件占机器人产值的72%,国内做的只占其产值的22%,甚至导致国内企业做的机器人比买的机器人还要贵。 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有责任也有义务优先使用国产机器人,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。万宝年建议,国家制定出台国有企业优先应用国产机器人的相关政策。针对广大中小企业的实际应用要求,扩展机器人的产业应用范围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