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2020年,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,六轴及以上机器人5万台以上;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;培育3家以上的龙头企业,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;工业机器人平均无故障时间(MTBF)达到8万小时;关键零部件市场占有率达到50%以上工信部、发改委、财政部日前联合印发《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(20162020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为十三五期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。 我国连续三年是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,需求旺盛 伴随着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体系,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,我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都将大幅增长。 受相关政策扶持,以及工业转型升级的带动,我国机器人产业近两年迎来高速发展期。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说,自2013年以来,我国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。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54%,两倍于全球增幅。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,同比增长21.7%。今年一季度,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1497台,增幅为19.9%。 即便如此,我国2014年的机器人密度(平均每万名工人对应的机器人保有量)只有36,仅为全球平均水平62的近一半,与2014年韩国478、德国292的机器人密度,更是相去甚远。《规划》明确提出,到2020年,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,其中六轴及以上机器人达到5万台以上,重点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,机器人密度达到150以上。伴随着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体系,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,我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都将大幅增长。
|